Google 立基于网络,产品众多,虚实整合的可能性更是引人无限想像,而这也正是虚拟货币的最佳平台基础。
Google AdSense 已实现了把钱支付给个人,而Google Wallet 虽只在美国开放,也已实现了让个人经由Google 的服务,把钱支付给厂商;Google Bucks 的推出,其实只差法令开放的临门一脚,而且有太多方式可以玩:
YouTube 影片出租服务
内容提供者希望利用影片赚钱,未来用虚拟货币收费,不但卖DVD 的可以全收了,第四台业者大概也是,大家都看Google TV(误),甚至自己架电视台,不用理NCC,这一点黎智英可能会很呕。
广告人人都能做也能买
广告商可以直接向你购买你的个人资料,提供适合的广告给你(但这样男生以后可能就看不到美女拍的内衣广告了)。而由于可提供精确的广告对象,以及小额的付款,大小厂商或个人都可轻易地去买广告,进而扩大广告市场的大饼。
开发游戏,卖点数货币
Google+ 已经开始提供游戏,其他的参考Zynga 和Facebook 的模式就知道了。
API
开放给各个程式开发商用Google Bucks 如何?再也不用担心收付款机制。例如电子书,如果看1页1块钱,是不是会有更多人愿意翻开呢.
群众募资
大家拿出一些小钱,就可以推动某些事的实现,这件事透过虚拟货币,更可以轻易的完成。而且还有许多想像空间,例如「未来事件交易所」,甚至赌场!
Google 董事长Eric Schmidt 今年初在世界行动通讯大会(Mobile World Congress; MWC)提到,Google 曾考虑推出虚拟货币Google Bucks,但因为许多国家法令并不允许,且担心成为洗钱管道,于是作罢。
虚拟货币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在线上游戏,例如十年前的「天堂」。虽然游戏厂商在规则中规定,不得以新台币换取「天币」,但是玩家有需求就会产生交易价值,且汇率会随着供给需求变化而升降。但后来因为各种纠纷,甚至出现「伪币」而无法为人所信任;然而各种线上游戏还是很容易发展出自己系统内的虚拟货币。
Google 目前选择不推出,不代表以后不会、也不代表其他业者不会。而Google Bucks 的喊停也可算是悬崖勒马,毕竟Google 的技术若渗入华尔街的贪婪,那网路上的金融风暴简直难以想像。
Google 在2010 年并购虚拟货币平台Jambool,今年也再次投资Pocket Change,因为利益实在庞大,长远来看相信无论是Google 还是其他厂商,对虚拟货币的尝试都不会终止。
其实心情是很矛盾的,虚拟货币的应用可以让许多可能成真,但又担心失控时的危害,不过,或许随着科技发展和更周延的法令,希望这样的担心在未来只是杞人忧天啰!
(资料来源:新浪香港、The Next Web;图片来源:torugatoru , CC Licens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