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微软以业者、竞赛者的身份来说明与分析这些研究数据,有老王卖瓜之嫌,但毕竟微软言之有理,而且也解答了我去年以来在观察这些研究数据时的一些疑虑。 例如,为什么大概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StatCounter对Chrome的数据感觉就是有一种被灌水的不踏实感?
看懂浏览器使用占比的数据(Understanding Browser Usage Share Data)
微软这篇文章指出了两点很有力的疑问:
一是StatCounter未过滤掉Chrome中Google搜索网页预载的流量(案:这个问题有点像我们网站流量没把robot这类存取过滤掉而计入网页造访一样)。
二是StatCounter直接以他全球合作伙伴的含盖来做全球数据的统计,但其分布比率与全球网络使用人口并不一致,例如,占全球百分之二十几的中国,在StatCounter里的比率只有1%不到,而StatCounter并未珍对人口分布比重问题做数据的修正与调整,所以全球的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偏差。
以下则是我为微软IE产品营销总监Roger Capriotti这篇文章所做的摘要。更详细的分析解说,可以自行前往他的博客。
目前关于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研究数据,以Net Application及StatCounter两家为主。但两家评测方法学上有很大的不同。
1. 实际使用 v.s.预载网页的未使用率(prerendered non-usage share)
去年六月Chrome 13推出之后,Chrome就有「预载网页」(pre-rendering)的功能,Google为加快搜索连结点进去的速度,会在使用者看不到的背景下先行开启Chrome 选项卡页(tabs),但这些开启的选项卡页,有很多最后使用者并不会点选──所以这些已被Chrome先行开启的网页实际上并未真的呈现在使用者面前形成实质的Page Views(网页浏览)。
上个月开始,Net Applications开始从它的统计数据里移除Chrome预载的流量,并指出,2012年2月就占去Chrome每日造访次的4.3%。并强调,如果统计数据未考虑到Chrome的预载网页数,那么会让Chrome的数据有灌水的情况。StatCounter并未排除这些数据,虽然他们说五月已有做些调整。
2. 地理区比重(Geoweighting)问题
浏览器的全球市场占有率,必需考虑到全球互联网使用人口的地理区分布比重。Net Applications并不是靠合作伙伴的网站提供资料,而是依据CIA Internet Traffic的数据来做计算。反观StarCounter,则是直接采用合作伙伴的数据,因此其数据受限于它的合作伙伴的地理区含盖范围,但这与全球的网络使用人口分布并不一致。
以中国、美国和日本三个较为显著的例子来看,中国占了全球网络使用人口的21.39%,美国为13.47%,日本为5.45%。但是StarCounter所含盖的使用者含盖比率,三个国家分别为0.96%,24.29%,及0.67%。
下图显示StatCounter的地理分布比重与全球网络人口的实际分布比率完全不一样,但StatCounter未针对这个问题经过修正调整比重
下图是微软将StatCounter二月的统计数据,与经过修正之后的数据做比对,则IE领先Chrome从约6个百分点一下子变成足足20个百分点 (36% -30%变成45% - 24%)